帕出佳人分外香,天公教付有情郎
罗帕是较为私密的东西,古代多用于传情,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。
“有女子,手执罗帕,巧笑嫣然”,想那女子,伫立于万花从中,
借着帕角的飘忽,暗送秋波,既掩去露齿的尴尬,又平添了几分娇媚,让人怜爱之意顿生。
再加上这个“道具”质地轻,使用频率高,特别容易掉落,
古代的典故中,不少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拾到罗帕而认识,随后相恋。
手镯
“何以致契阔?绕腕双跳脱”
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,
“跳脱”就是其中一种,宋计有功所著《唐诗纪事》中有个故事,
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:“古诗里有‘轻衫衬跳脱’句,你们有谁知道“跳脱”是什么东西?”
大家都答不上来。
文宗告诉他们:“跳脱即今之腕钏也。”
古代的文学作品中,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。
梁陶弘景在《真浩》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。
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白于玉》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,
临别时,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。
现在,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,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,
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,
戴着手镯的姑娘,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?
梳子
结发同心,以梳为礼
我国古时候,送梳子代表私订终身,有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的意思。
女子出嫁前,家人为其梳头时也有云:
“一梳梳到底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子孙满堂”,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,也有爱意的传递。
因此,不少地方有了情人之间送梳子的习俗。
玉佩
“何以结恩情?美玉缀罗缨”
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。《五经通义》说玉“温润而泽,有似于智;锐而不害,有似于仁;抑而不挠,有似于义;有瑕于内必见于外,有似于信;垂之如坠,有似于礼。”
孔子说“玉之美,有如君子之德。”
他认为玉具有仁、智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等君子的品节。
《诗经》里有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之句。
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,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“温润如玉”。
“罗缨”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,以示人有所属,
所以《诗经》里有“亲结其缡,九十其仪。”描述女儿出嫁时,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,
这就是“结缡”,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。
清闻人倓《古诗笺》中把“美玉缀罗缨”解释为“以玉缀缨,向恩情之结。”
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,心意昭昭。
红豆
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
相传,古时有位男子出征,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,因思念边塞的爱人,哭于树下。
泪水流干后,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,血滴化为红豆,
红豆生根发芽,长成大树,结满了一树红豆,人们称之为相思豆。
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,古已有之。
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,会求得爱情顺利;
婚嫁时,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,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;
结婚后,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,可保夫妻同心,百年好合。